1、新包装与新炉不能同时使用,新包装与新模具不能同时使用。(如有此类情况,及时与公司组织的生产人员沟通,对内部质量标准较低的钢材进行精炼) 2、水口、上下滑动,根据现状使用上下30 50㎜,底板使用30 60㎜超过一个盘子。前3、挂袋至炉膛攻丝,钢包温度> 800℃,用袋底、袋壁烘干至红色。4. 如使用新袋,应符合烘烤规程:新袋:24小时以上;挖袋:8小时以上。5. 原VD炉钢包脚轮必须对验收温度进行监督,并在LFVD钢卡记录上签字确认。6、按50吨电炉排砂钢水500kg,倒钢前要倒流回直线。7、钢包水口砖对齐下喷射管门,从脸的高度应该是一圈大约200㎜。8. 铸件速度、充填时间见铸件工艺参数表。9. 浇注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内的浇注工艺参数表进行控制,努力使钢液在模具内稳定上升,实现了高温慢喷、低温快喷的原则。10. 根据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或钢水在钢包内的位置,确定浇注次数,防止短尺。11. 浇注一盘时,取成品样品在补充注射结束时;浇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时,取成品样品在第二个板上。12. 各钢锭冷却系统的吊装、热送、慢冷、模具冷却时间以工艺卡为准。13. 浇注后加入加热剂,碳化稻壳保温剂用量一般为:加热剂2 ~ 25kgt;炭化稻壳灰:08 ~ 15kgt;保护渣:2 kgt。根据实际情况见工艺卡。14. 钢液浇注开启流量:根据钢液温度,浇注流量平稳果断开启至满流量60 ~ 80。高温度的下限是60,钢液应该顺利传播到模具的底部,防止溅,为了提高表面质量的尾巴促进保护渣的熔化、开放流动可适当增加不会造成飞溅。15. 当钢液均匀覆盖在模具底部约80 ~ 100mm处时,可采用以下流动来提高速度,保持钢液稳定上升。不允许速度快或慢。冲刷后的零件由于冷却层过薄,容易产生热裂纹。16. 流量增加:当浇入钢锭体1米以上时,钢包内液位降低,模具内压力降低,模具内静压增大,钢锭截面积增大。因此,钢水在模具内的循环会减弱,上升速度会减慢。增加流向帽线的流量,然后在填充后通过帽线减速。17. 补充说明:为了充分填补收缩身体钢锭凝固过程中,钢液的补充注射时间通常是大于12 ~ 23锭的施法时间的身体(参见铸造时间表的时间由钢锭大小)。补注一般采用中长流量,早期应注意防止补注过量,后期应采用小流量甚至分散的流量来弥补。超细流动和松散流动不仅不能使锭体收缩,而且会引起二次氧化夹杂物的增加,使锭尾质量变差,不允许倒渣。 2、水口、上下滑动,根据现状使用上下30 50㎜,底板使用30 60㎜超过一个盘子。 前3、挂袋至炉膛攻丝,钢包温度> 800℃,用袋底、袋壁烘干至红色。 4. 如使用新袋,应符合烘烤规程:新袋:24小时以上;挖袋:8小时以上。 5. 原VD炉钢包脚轮必须对验收温度进行监督,并在LFVD钢卡记录上签字确认。 6、按50吨电炉排砂钢水500kg,倒钢前要倒流回直线。 7、钢包水口砖对齐下喷射管门,从脸的高度应该是一圈大约200㎜。 9. 浇注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内的浇注工艺参数表进行控制,努力使钢液在模具内稳定上升,实现了高温慢喷、低温快喷的原则。 10. 根据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或钢水在钢包内的位置,确定浇注次数,防止短尺。 11. 浇注一盘时,取成品样品在补充注射结束时;浇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板时,取成品样品在第二个板上。 12. 各钢锭冷却系统的吊装、热送、慢冷、模具冷却时间以工艺卡为准。 13. 浇注后加入加热剂,碳化稻壳保温剂用量一般为:加热剂2 ~ 25kgt;炭化稻壳灰:08 ~ 15kgt;保护渣:2 kgt。根据实际情况见工艺卡。 14. 钢液浇注开启流量:根据钢液温度,浇注流量平稳果断开启至满流量60 ~ 80。高温度的下限是60,钢液应该顺利传播到模具的底部,防止溅,为了提高表面质量的尾巴促进保护渣的熔化、开放流动可适当增加不会造成飞溅。 15. 当钢液均匀覆盖在模具底部约80 ~ 100mm处时,可采用以下流动来提高速度,保持钢液稳定上升。不允许速度快或慢。冲刷后的零件由于冷却层过薄,容易产生热裂纹。 16. 流量增加:当浇入钢锭体1米以上时,钢包内液位降低,模具内压力降低,模具内静压增大,钢锭截面积增大。因此,钢水在模具内的循环会减弱,上升速度会减慢。增加流向帽线的流量,然后在填充后通过帽线减速。 17. 补充说明:为了充分填补收缩身体钢锭凝固过程中,钢液的补充注射时间通常是大于12 ~ 23锭的施法时间的身体(参见铸造时间表的时间由钢锭大小)。补注一般采用中长流量,早期应注意防止补注过量,后期应采用小流量甚至分散的流量来弥补。超细流动和松散流动不仅不能使锭体收缩,而且会引起二次氧化夹杂物的增加,使锭尾质量变差,不允许倒渣。 
|